88彩
热点资讯
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88彩 > 产品展示 > 岳鹏举一生的宿敌金兀术后代在哪里?如今住河南,拒绝谈论岳飞
岳鹏举一生的宿敌金兀术后代在哪里?如今住河南,拒绝谈论岳飞

发布日期:2025-10-10 02:35    点击次数:142

夕阳西下,洛阳古城外的一座偏僻村落笼罩在金色的暮光中。村口那棵百年老槐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与几位乡亲闲聊。

忽然,有人提起岳飞,老者的神情骤然变得凝重,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默默起身离去。村人面面相觑,不解其意。

鲜有人知,这位名叫完德明的老者,竟是金国大将金兀术的后裔。八百多年来,完家后人隐姓埋名,世代居住在中原腹地,却对岳飞的一切讳莫如深。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人秘密?

河南洛阳城外三十里,有一个名为"完氏村"的小村落。村名源于村中世代居住的完氏家族,这一家族在当地已有八百余年历史。村中长者皆知,完家祖上来历不凡,却少有人知晓其中隐情。

完德明,完家第二十八代传人,今年已六十有五,是村中备受尊敬的耆老。他为人和善,乐于助人,却有一个令人费解的怪癖——每当有人谈论南宋名将岳飞,他必定面色大变,找借口匆匆离去。若有人执意追问岳飞相关的历史,他更会怒目而视,拂袖而去。

村中年轻人私下议论纷纷:"完老爷子平日里脾气那么好,为何一提岳飞就变了个人似的?"

"谁知道呢,大概是老人家的古怪脾气吧。"

只有村中几位上了年纪的老者心知肚明,却从不对外人言说。因为他们知晓一个惊人的秘密——完家祖上,乃是南宋时期金国名将金兀术的后人。

金兀术,本名完颜宗弼,女真族人,金国著名将领。他统兵有方,骁勇善战,曾率军南下,与南宋名将岳飞在郾城、朱仙镇等地多次交锋。两人一生为敌,却也彼此敬重对方的才能。金兀术曾评价岳飞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变迁,金兀术的后人为何会隐姓埋名,定居中原腹地?又为何对岳飞之事如此忌讳?

这一切,还要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说起。

那一年,岳飞率军北伐,直指中原。金兀术闻讯,亲率精兵迎战。双方在朱仙镇一带展开激烈厮杀。岳家军战无不胜,势如破竹,金兵节节败退。眼看收复中原在望之际,南宋朝廷却下达了"十二道金牌",命岳飞撤军。

金兀术本已做好了战败的准备,不料却因宋廷内部的权力斗争而幸免于难。他暗自庆幸之余,也对岳飞的军事才能更加敬佩。后来,当他得知岳飞被奸臣秦桧陷害致死的消息后,竟设坛祭奠,叹道:"天下奇才,不当如此。若岳飞在世,中原早已收复。"

金兀术有三子,长子完颜元宜,次子完颜元德,三子完颜元贞。三子中,以次子元德最为聪慧,深得金兀术喜爱。元德自幼跟随父亲征战四方,耳濡目染,深谙兵法韬略。然而,他却与父亲性情迥异,崇尚和平,对战争带来的生灵涂炭深感痛心。

公元1148年冬,金兀术病逝于燕京(今北京)。临终前,他将次子元德唤到床前,气若游丝地说:"为父一生戎马倥偬,杀伐太重。我死后,恐金国将亡,汝当自保,莫要步我后尘。"

元德握着父亲冰冷的手,泪如雨下:"父亲,儿必谨记教诲。"

金兀术又道:"我有一言,汝当铭记于心。岳飞虽为我一生之敌,却是忠义之士。若非秦桧陷害,中原早已易主。天下终将一统,我金国覆灭之日,或许不远。你当寻机南下,改姓为'完',融入汉人之中,以保家族血脉不绝。"

元德惊讶地看着父亲:"父亲为何要如此预言?"

金兀术微微一笑:"天意如此,不可违逆。我死后,将有一物传于你,上有我毕生所学及对你的期望,你当妥善保管,传之后世。"

说完这些话,金兀术闭上了眼睛,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金兀术死后,完颜元德按照父亲的吩咐,收到了一本精心制作的手札。手札上记载着金兀术对历史的预见,以及对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其中最令元德震惊的,是父亲对岳飞的评价:"岳飞者,千古忠良也。虽为我之劲敌,然其为人光明磊落,用兵如神,爱民如子,实乃罕见之奇才。我常思,若生于太平之世,当与之为友,可惜天不遂人愿。"

元德捧读手札,泪流满面。他从未想过,一向刚毅威猛的父亲,内心竟有如此柔软细腻的一面。

公元1161年,金国内部权力争斗加剧,完颜氏宗族内部分化严重。元德因不愿卷入权力斗争,按照父亲遗命,决定携家眷南下,寻找安身之所。

南迁之路艰辛险阻。元德一家化装成商旅,穿越战火纷飞的边境地带。途中多次遭遇劫匪,险些丧命。一次,元德妻子被边关守军发现了金人的特征,全家差点被捕。千钧一发之际,元德用流利的汉语和渊博的儒学知识打消了守军的疑虑,得以脱险。

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元德一家终于来到了河南洛阳一带。这里远离战乱,物产丰富,是安居乐业的理想之地。元德改姓为"完",在洛阳城外的一个小村落定居下来,以务农为生。

然而,命运多舛。元德刚刚在洛阳安顿下来不久,当地就发生了一场瘟疫。村民们纷纷染病,死伤惨重。元德凭借在金国习得的医术,四处救治病人,挽救了许多村民的生命。村民们感激不已,却也因此对元德的身份产生了好奇。

一天,村长病情加重,元德前去诊治。村长在昏迷中说起了胡话,提到了"金人""完颜"等字眼。一旁侍候的村长儿子听到后,对元德起了疑心。

当晚,村长的儿子带着几个壮汉来到元德家,质问道:"你究竟是何人?为何懂得如此高明的医术?"

元德面色沉静:"在下只是一介布衣,祖上行医,略通岐黄之术而已。"

村长儿子冷笑:"我父亲说你是金人,来此探听军情!"

元德心知事态严重,正欲辩解,忽听外面一阵喧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杵着拐杖走了进来。

"住手!"老者厉声喝道,"元德是救命恩人,岂容你们如此无礼!"

村长儿子退后一步:"张爷爷,你怎么来了?"

原来,这位老者名叫张元,是村中备受尊敬的前辈。他刚才听闻村长儿子要找元德麻烦,特意赶来阻止。

张元对村长儿子说:"元德医术高明,救了村里多少人的性命,你们不感恩戴德也就罢了,怎能恩将仇报?"

村长儿子不甘心:"可我父亲说他是金人..."

张元叹息一声:"即便他是金人又如何?难道救命之恩因出身而抹杀?况且,现在天下大乱,何分彼此?你们若再胡闹,我便请县尊来评理!"

有了张元的干预,村长儿子等人只得悻悻离去。危机暂时解除,但元德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经不再安全。

夜深人静,张元独自来访。元德将他请进内室,恭敬行礼:"多谢老丈相救。"

张元直言不讳:"你真是金人?"

元德沉默片刻,终于点头:"不瞒老丈,在下确是金人,乃金国将领完颜元德。因不愿卷入朝中争斗,才南下避祸。"

张元惊讶地看着元德:"完颜元德?你可是金兀术之子?"

元德再次点头,心中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出乎意料的是,张元非但没有震怒,反而露出了复杂的神情:"我曾是岳飞麾下一名小卒,在朱仙镇之战中被金军俘虏。当时,正是金兀术下令优待俘虏,我才得以活命。后来被释放回乡,在此定居。说来也是缘分,没想到今日能遇到金兀术之子。"

元德闻言,惊讶不已:"老丈是岳将军部下?"

张元点头:"不错。我虽然敬仰岳将军,但也感激金兀术的仁义之举。如今见到你遭难,怎能不相助?"

元德感激涕零,叩首道谢。张元扶起元德,语重心长地说:"然世事难料,金兀术之名在宋境内仍是心腹大患。公子若欲平安,当改名换姓,隐居乡野,切不可再提往事。尤其是关于岳飞的一切,更要避而不谈。"

元德不解:"为何要避讳岳将军之事?"

张元叹息道:"岳将军被害,朝中上下无人敢言。若有人提及,轻则获罪,重则掉脑袋。公子身为金人后裔,若谈论岳飞,更易引人疑心。"

元德听从张元建议,从此隐姓埋名,在洛阳城外的小村落安家落户。为感念张元的救命之恩,元德将长子取名为"完仁",寓意"完成仁义"之意。从此,完家世代定居于此,以农耕为生,再不问世事。

然而,祖上的秘密却在完家内部代代相传。每一代的家长都会在长子成年时,将家族的真实身份告知,并传授金兀术留下的手札。这本手札成为完家最珍贵的传家宝,也是他们与祖先唯一的联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完家在当地渐渐融入了当地社会。完仁长大成人后,娶了邻村一户汉人家的女儿为妻,生下了完忠。完忠又生下完义,完家的血脉在中原大地上延续着。

岁月如梭,转眼间已是南宋末年。蒙古铁骑席卷中原,金国灭亡,南宋也岌岌可危。完家此时已传到第四代完忠。

完忠自幼聪颖好学,虽身在乡野,却博览群书,尤其对家族历史充满好奇。一日,他在整理祖父留下的箱笼时,发现了那本泛黄的手札。手札上记载了金兀术与岳飞交战的详细经过,以及完家祖先的真实身份。更让他震惊的是,手札中还有一幅精心绘制的地图,标注着一处名为"金玉藏宝"的地点。

完忠不解其意,便向父亲完义询问。完义神色凝重地说:"此事关系重大,不可外传。地图所指之处,乃是你曾祖父完颜元德埋藏金兀术传家之宝的地方。据说,那里不仅有金银财宝,还有金兀术生前收集的兵书战策及一把祖传宝剑。"

完忠惊讶不已:"为何祖上不取出来使用?"

完义叹息道:"那些财宝虽珍贵,却可能引来杀身之祸。我们虽是金兀术后人,但如今已是宋民。若被人知晓身份,恐有灭族之祸。况且,那些兵书战策若落入他人之手,恐生战乱,害人无数。"

完忠点头称是,但心中仍有疑惑:"父亲,为何我们要对岳飞之事讳莫如深?祖上手札中明明赞许岳飞,为何我们却不能提及?"

完义面色阴沉:"非是不能提及,而是提及便会涉及我们的真实身份。岳飞在宋人心中地位崇高,我们若自称是其宿敌后人,恐引来祸端。再者,岳飞冤死狱中,此事牵连甚广,不是我等小民所能议论的。"

完忠恍然大悟,从此谨记父亲教诲,绝不向外人提及家族秘密。然而,他心中对那处"金玉藏宝"的地点却充满了好奇。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完忠按照地图的指引,独自前往宝藏所在地。那是一处偏僻的山洞,入口被荆棘遮掩,鲜有人至。完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了入口。

山洞深处,一个石室映入眼帘。石室中央,放置着一个铁箱。完忠小心翼翼地打开铁箱,只见里面放着几卷兵书、一把青铜古剑和一个小木盒。木盒中装着一枚金印,上面刻着"金国上将军印"。

完忠的手不禁颤抖起来,这些宝物的价值远超他的想象。然而,更令他震惊的是,在铁箱底部,还有一封信。信上写着:"吾孙若得此物,当知天下大势。金必亡,宋必衰,异族必入主中原。然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终将一统。汝等当隐忍守志,静待天下太平。"

完忠读罢,心潮澎湃。他原本打算将宝物带回家中,现在却改变了主意。他将信和金印放回木盒,连同兵书一起重新封存在铁箱中,只取走了那把青铜古剑作为凭证。

然而,就在完忠准备离开山洞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脚步声。他连忙躲在一块巨石后面。只见两个身着官服的人走进山洞,手持火把,似乎在寻找什么。

"大人,您确定宝物就在这里吗?"其中一人问道。

"千真万确!我从一个老人那里得知,金兀术的后人隐居在洛阳一带,他们祖传的宝物就藏在这座山中。"另一人回答。

完忠心中一惊,不知这两人是如何得知家族秘密的。他屏住呼吸,不敢发出一丝声响。

两人在山洞中搜寻了许久,却没有发现石室的入口。最终,他们失望而归。完忠等到确定他们离开后,才悄悄返回家中。

回到家后,完忠将此事告诉了父亲。完义听后,脸色大变:"有人知道我们的身份!这太危险了,我们必须立即搬离此地!"

就这样,完家再次踏上了逃亡之路。他们离开了生活了几代人的村庄,向南迁徙,来到了信阳一带。

信阳地区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完家很快在此安顿下来。不料,此地却是岳飞家族的发源地。岳飞祠堂就建在附近的汤阴县,每年都有无数百姓前来祭拜。

一日,完忠带着儿子完光去集市买东西,恰逢当地百姓正在议论岳飞的事迹。有人高声赞叹:"岳飞将军忠义无双,若非秦桧陷害,何至于郾城兵败,中原不复?"

完光听后,忍不住小声对父亲说:"父亲,祖上手札中明明记载,当年郾城之战,金军不敌岳家军,是节节败退,怎会是岳飞兵败?"

完忠连忙捂住儿子的嘴,警惕地环顾四周,见无人注意,才松了口气,低声斥责道:"莫要胡言乱语!此地乃岳飞家乡,若被人听见,我们全家性命堪忧!"

完光不解:"可史实如此,为何要隐瞒?"

完忠叹息道:"历史由胜者书写,我们不过是市井小民,何必与天下人争辩?况且,岳飞确实是位忠义之士,我们祖上也曾敬佩于他。隐忍不言,乃是明哲保身之道。"

从那以后,完光再也不敢在外人面前提及岳飞之事。完家在信阳住了数年,待局势稳定后,又回到了洛阳地区定居。

从那以后,完家后人世代传承着一个家训——"不论岳飞,不提祖上"。每一代家长都会将家族的真实身份告知长子,却也告诫他们绝不可对外透露。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秘密逐渐成为完家的一道无形枷锁,让他们在提及岳飞时总是避而不谈。

然而,在历史的某个拐点,一件意外的发现,将彻底改变完家与岳飞后人之间的关系,揭开一段尘封已久的惊天秘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元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大力推行"编户齐民"政策,将各民族统一编入户籍。完家因长期隐居乡野,且已改姓为汉姓"完",被编入汉人户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原居民。

元朝统治期间,完家过着平静的生活。完光的儿子完德继承家业,依旧以农耕为生。完德为人忠厚,与邻里相处和睦,村中无人知晓他的真实身份。

然而,平静的生活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元至正十年(1350年),黄河决堤,洪水肆虐中原大地。完家所在的村落被淹,完德带领全家老小向南迁徙,暂时避难。

在迁徙途中,完德的小儿子完善走失。完德发疯似的寻找,却始终未能找到。无奈之下,一家人只得带着悲痛继续前行。谁也不知道,这个意外失散的孩子,日后会成为改变完家命运的关键人物。

完家最终在河南南阳一带安顿下来。完德的长子完和继承了家业,并将家族的秘密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完荣。

岁月如流水,转眼间,元朝灭亡,明朝建立。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力推崇民族英雄,亲自为岳飞平反昭雪,追封其为"武穆王"。全国各地兴建岳飞祠堂,岳飞的事迹被编入教材,家喻户晓。

此时的完家已传到第十代传人完睿。完睿自幼聪慧过人,十二岁便能背诵《四书五经》,十六岁参加县试,名列前茅。按理说,他本可以通过科举入仕,光宗耀祖。然而,当他得知家族的真实身份后,却主动放弃了科举之路。

完睿的父亲完勤不解:"你天资聪颖,为何要放弃前程?"

完睿苦笑道:"父亲,科举考试必考忠义之士事迹,岳飞名列其中。若我入仕,终有一日要面对这段历史。到那时,要么背叛祖宗,要么背叛朝廷,两难境地,不如不入此局。"

完勤无言以对,只能尊重儿子的决定。从此,完睿隐居山林,潜心研究典籍,成为了一名乡村教书先生。

就在这一时期,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到了完家——有人在南阳一带发现了一位老者,自称是完家失散多年的子孙完善的后代。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位老者不仅知道完家的真实身份,还保存着一半金兀术的手札。

完睿闻讯后,立即前往南阳寻访。经过多方打探,他终于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找到了那位老者。老者名叫完成,已经八十多岁,身体虚弱,但精神矍铄。

完睿向老者表明身份后,老者激动不已,拉着他的手说:"我等了一辈子,终于等到真正的完家后人了!"

原来,当年走失的完善被一户姓岳的人家收养。巧合的是,这户人家正是岳飞的远房后人。完善在岳家长大,却始终记得自己的真实身份。成年后,他虽然留在岳家生活,却私下里将家族的秘密告诉了自己的儿子。就这样,完家的另一支脉在岳飞后人的庇护下延续了下来。

更令人震惊的是,完成拿出了一半手札,上面记载了一个惊人的秘密——金兀术与岳飞之间,竟然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约定。

手札上写道:"余与岳飞虽为一生之敌,然亦为知己。郾城之战前,曾与岳飞密会,约定若余军战败,则迎宋主还朝,共治天下;若岳军败退,则岳飞当北上为臣,共辅金主。然天不遂人愿,岳飞被奸臣所害,约定成泡影。"

完睿读罢,震惊不已。他从未想过,金兀术与岳飞之间竟有如此深厚的惺惺相惜之情。更令他不解的是,这样的秘密为何会被分成两半,分别由完家两支后人保管?

完成解释道:"据我祖父所言,当年金兀术临终前预感到金国将亡,担心手札落入他人之手,引发动乱。于是特意将手札分成两半,一半传给嫡系子孙,一半交给旁支保管。只有在天下太平,金宋恩怨化解之时,两半手札才能重新合二为一。"

完睿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您知道岳飞后人对此事的态度吗?"

完成叹息道:"岳家后人虽知此事,却也不敢声张。岳飞在民间被视为民族英雄,若传出他曾与金人有密约,恐怕会损害其声誉。因此,岳家后人也一直对此事守口如瓶。"

完睿与完成商议后,决定将两半手札重新合二为一,但仍将其秘密保存,不对外公开。他们约定,完家两支后人从此互通消息,但对外仍然保持各自的身份。

完睿回到家乡后,将此事告诉了父亲。完勤听后,既惊讶又释然:"难怪祖训中要求我们不谈岳飞,原来是为了保护这个秘密。"

从此,完家虽然仍然避讳谈论岳飞,但内心对岳飞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不再单纯视岳飞为祖上的宿敌,而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历史人物。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席卷全国,李自成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随后,满清入关,建立了清朝。

清朝统治者为了稳定民心,同样推崇岳飞的民族英雄形象。然而,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他们对岳飞的评价更加微妙。一方面赞美岳飞的忠义精神,另一方面又对其抗金事迹轻描淡写。

此时的完家已传到第十六代传人完荣。完荣生性好古,对家族历史充满好奇。他深入研究祖上留下的手札,发现了一个更惊人的秘密——金兀术与岳飞不仅是敌人,更是血亲!

手札中记载:"岳飞幼时,曾被金人掳掠,寄养于完颜部落。彼时余尚年幼,与岳飞朝夕相处,情同手足。后岳飞逃回宋境,我二人再见已是战场之上。虽为敌国将领,然血浓于水,余心中始终视岳飞为兄弟。"

完荣震惊不已,这个秘密比金兀术与岳飞的密约更为惊人。若此事属实,那么岳飞与金兀术之间的恩怨,便不仅是国家之争,更是一段复杂的兄弟情谊。

完荣将这一发现告诉了父亲完德。完德叹息道:"祖上智慧超凡,早已看透历史走向。我们完家能在乱世中存续八百余年,全赖祖上的远见。如今,我们已彻底融入汉族,与中原百姓无异。这或许就是祖上的心愿吧。"

完荣决定将这个秘密记录下来,传给后人,但仍然不对外公开。他相信,总有一天,历史会还原真相,金兀术与岳飞之间的复杂关系会被世人所知。

清朝康熙年间,完家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日,一位身着官服的中年人来到完家门前,自称是朝廷派来调查民间对岳飞评价的官员。

完家当家人完华警惕心顿起,谨慎应对。那官员询问:"听闻贵村有一户姓完的人家,世代居住于此,可有关于岳飞的传说?"

完华心中紧张,面上却不动声色:"回大人的话,我家祖上只是普通农户,不知岳将军的事迹。大人若想了解岳飞,不如去汤阴县岳飞祠堂查访。"

那官员意味深长地看了完华一眼,说道:"本官姓赵,乃岳飞第十八代孙岳钟琪的幕僚。主公闻听洛阳有一户姓完的人家,疑似金兀术后人,特命我前来查访。"

完华闻言,冷汗直冒,强自镇定道:"大人必是听错了。我家祖上世代为农,从无显赫之人。"

赵姓官员笑道:"不必惊慌。岳钟琪将军并非来寻仇,而是想邀请贵家后人一叙。数百年前的恩怨,早已随风而逝。今日中原一统,金人、宋人之分又有何意义?"

完华仍不敢相信:"大人此言当真?"

赵姓官员取出一封信,递给完华:"这是岳将军的亲笔信,请过目。"

完华接过信,只见信上写道:"金宋之争,乃国与国之争,非人与人之恨。令祖金兀术虽为敌国大将,然行军有度,爱民如子,我祖岳飞生前亦曾称赞其为良将。如今天下太平,两家后人若能一叙,当为美谈。更有一事相告,关乎两家祖上密约,望能当面详谈。"

完华读罢,震惊不已。他没想到,岳飞后人不仅知道两家的关系,还知道那个秘密约定!

经过再三考虑,完华决定接受邀请,前往岳钟琪府上一叙。两家后人相见,畅谈祖上轶事,互相敬酒。岳钟琪感慨道:"金兀术与我祖岳飞,乃一时之敌,却也是相知之士。两人若生于太平盛世,当为莫逆之交。"

完华深表认同:"我祖临终前曾言,岳飞乃千古忠良,世间难得。今日得见将军,如见先祖风采。"

岳钟琪突然压低声音:"不知完兄可曾听说过'金兀术与岳飞的密约'?"

完华心头一震:"将军何出此言?"

岳钟琪神秘地笑了笑:"我家祖训中有言,岳飞与金兀术曾有密约,内容涉及国家大事。然具体为何,已无从得知。我想问完兄,你家可有相关记载?"

完华犹豫片刻,决定坦诚相告:"确有此事。我家祖上手札中记载,两位先祖曾约定,若战局有定,则共治天下。可惜岳将军被害,约定成空。"

岳钟琪叹息道:"果然如此。我祖训中也有类似记载,只是语焉不详。如今得完兄证实,心中疑惑终得解。"

两人又聊到了金兀术与岳飞可能是血亲的传说。岳钟琪表示,岳家族谱中确有岳飞幼年被掳至金国的记载,但并未提及与金兀术的关系。两人推测,这或许是后人附会,也可能是真有其事但因种种原因被隐瞒了。

就这样,完家与岳家后人建立了秘密联系。两家约定,继续保守祖上的秘密,但在私下里互通有无,共同研究那段被掩盖的历史。

然而,这种和解并未持续太久。随着清朝统治的深入,满汉矛盾逐渐加剧。岳飞作为抗金英雄的形象被民间反清势力所利用,成为反抗清朝统治的精神象征。清政府对此极为忌惮,开始限制对岳飞的纪念活动。

完家再次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他们已经认可了岳飞的历史地位;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敢公开表达对岳飞的敬意,以免被视为反清分子。于是,完家再次选择了沉默,不再对外谈论岳飞之事。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大力宣扬民族精神,岳飞被尊为民族英雄,其抗金事迹被写入教科书。此时的完家已传到第二十五代传人完志远。

完志远是一名中学教师,教授历史课程。一次课堂上,他讲到岳飞与金兀术的对决。学生们纷纷发表看法,有人赞叹岳飞的忠义,有人痛斥金兀术的侵略。完志远听着学生们的讨论,心中五味杂陈。

课后,一名学生好奇地问:"先生,您为何讲到金兀术时语气如此平静?其他老师都说他是民族罪人。"

完志远沉思片刻,回答道:"历史应当客观看待。金兀术虽为异族将领,但他统兵有方,爱护士卒,对平民也不滥施暴行。在那个时代,这已经难能可贵。我们今天评价历史人物,不应只凭好恶,而应看其为人处世的全貌。"

学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那先生认为,岳飞与金兀术谁更胜一筹?"

完志远微微一笑:"若论军事才能,两人不相上下;若论历史评价,岳飞自然更受后人敬仰。但历史的评价并非绝对公正,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学生不解地看着完志远,完志远叹息道:"等你们长大后,自会明白,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金兀术与岳飞之间的关系,远比教科书上记载的复杂得多。"

一天,完志远在整理家中旧物时,发现了一封尘封已久的信。信是他祖父留给他的,嘱咐他在适当的时机打开。完志远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只见信中写道:

"吾孙志远:当你读到此信时,我已长辞人世。有一事必须告知于你。我曾得到一个惊人消息,岳飞之死,或与金兀术有关。非是金兀术派人刺杀,而是岳飞得知朝中将有大变,欲借金兀术之手脱身北上。秦桧得知后,恐事情败露,遂下毒手。此事真伪难辨,但若属实,则两家祖上恩怨或有转机。望你慎重对待此事,切勿轻易外传。"

完志远读罢,惊得目瞪口呆。这个版本的岳飞之死,与历史记载完全不同,若是真的,将颠覆人们对岳飞与金兀术关系的认知。

然而,他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这个秘密,抗日战争就爆发了。

1937年,日本侵略者大肆宣扬"大东亚共荣圈"理念,企图分化中国民众的抗日意志。他们歪曲历史,宣称金国征服宋朝是历史必然,企图为自己的侵略行为寻找历史依据。

完志远看到这样的宣传,怒不可遏。他在一次私下集会上发表演讲:"金宋之争,乃封建王朝之间的纷争,与今日日本侵华截然不同。金人入主中原后,尊重汉族文化,推行汉法汉制,最终实现了民族融合。而日本侵略者却妄图灭绝中华文明,奴役中国人民,两者岂可相提并论!"

完志远的演讲引起了日本特务的注意。一天深夜,特务闯入完家,逮捕了完志远。在审讯室里,日本军官冷笑道:"听说你是金兀术的后人,为何不愿配合我们的工作?你难道忘了你的祖先也曾是征服者吗?"

完志远昂首挺胸:"我的祖先金兀术虽为异族,但他敬重华夏文明,从不肆意屠杀。他与岳飞交战,也是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而你们呢?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祖若地下有知,必定唾弃你们!"

日本军官大怒,命令士兵严刑拷打完志远。完志远在酷刑中坚贞不屈,最终被日军杀害。临死前,他高呼:"中华民族万岁!"

完志远的儿子完国强得知父亲遇害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他毅然加入了抗日武装,发誓要为父亲报仇。在一次战斗中,完国强英勇作战,身负重伤。战友们将他抬到医院时,发现他的随身行囊中有一本破旧的手札——那是金兀术留给后人的家训,已经传承了近八百年。

手札最后写道:"吾一生征战,终知天下终将一统。子孙若遇国难,当以天下为己任,不计个人得失。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吾虽异族,亦深受其泽。望后人谨记,无论身处何方,皆应心系华夏。"

完国强在医院中读着祖训,泪流满面。他终于明白,为何祖上要隐姓埋名,融入汉族;也明白了为何家族对岳飞的态度如此复杂。那不仅是敌对的尊重,更是文化认同的体现。

抗战胜利后,完国强带着一家老小回到了洛阳。他将祖上的手札珍藏起来,继续传承着家族的秘密。然而,与过去不同的是,他不再回避岳飞的话题,而是客观地看待这段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完国强的儿子完德明继承家业,在村中务农。完德明对家族历史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知道,金兀术与岳飞的恩怨已经成为历史,而两人的后代早已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血脉。

2010年,一支考古队在河南洛阳附近发现了一处古墓。考古专家们惊讶地发现,墓中出土了一枚金印,上面刻着"金国上将军印",以及一封保存完好的信件。信中记载了金兀术与岳飞之间的秘密往来,证实了两人确实有过密约,而岳飞之死也另有隐情。

这一发现在学术界引起轰动,许多历史学家开始重新评价金兀术与岳飞的关系。有学者提出,两人之间的对抗或许不仅仅是国家之争,更有个人命运的纠葛。

完德明在电视上看到这则新闻,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这或许就是祖上埋藏的那处"金玉藏宝"。经过八百多年的沉寂,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几天后,一位自称是中央电视台记者的人来到完氏村,寻找金兀术的后人。村民们不知情,只说村里确有一户姓完的人家,已住了几百年。记者找到完德明家,希望能采访他对这一考古发现的看法。

完德明婉拒了采访,只是平静地说:"历史自有公论,无需后人多言。金兀术也好,岳飞也罢,都是时代的产物。他们的恩怨已随风而逝,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记者离开后,完德明的孙子完小山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不告诉他们我们的真实身份?这么重大的历史发现,我们不是应该站出来说明真相吗?"

完德明摇摇头:"八百多年来,我们完家之所以能够平安度日,正是因为始终保持低调。历史真相虽然重要,但也要看由谁来揭示。有些事情,让专业的历史学家去研究比较好。"

完小山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完德明看着孙子充满求知欲的眼睛,决定是时候将家族的秘密完整地传给下一代了。

"小山,今晚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一个关于我们祖先的秘密。"完德明语气严肃地说。

"是关于金兀术的事吗,爷爷?"完小山兴奋地问。

完德明点点头:"不仅是金兀术,还有岳飞。他们之间的关系,远比历史书上记载的复杂得多。"

当晚,完德明将家族的秘密一一告诉了孙子。完小山听得目瞪口呆,这些隐秘的历史与他在课本上学到的截然不同。

"爷爷,如果金兀术和岳飞真的有密约,那为什么会以岳飞的死亡告终呢?"完小山不解地问。

完德明叹息道:"人算不如天算。当年的政治斗争极其复杂,岳飞和金兀术虽有远见,却低估了权力的诱惑。秦桧为了自保,不惜杀害岳飞;宋高宗为了保住皇位,宁愿牺牲民族英雄。这就是历史的无奈之处。"

完小山若有所思:"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完德明拍拍孙子的肩膀:"做一个普通人,过好自己的生活。历史的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不需要我们去张扬。记住我们的家训——'不论岳飞,不提祖上',这不是因为畏惧,而是一种历史的敬畏。"

如今,完德明已经年逾古稀,他的孙辈有的已经完成了大学学业,走上工作岗位。家族的秘密仍在传承,但已经不再是沉重的包袱,而是一种历史的见证。完家后人明白,无论金人还是宋人,如今都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一分子。

每年清明节,完德明都会带着家人前往岳飞墓前祭拜。他从不对外人说明自己的身份,只是默默地表达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敬意。在他看来,岳飞与金兀术,一个是民族英雄,一个是自己的祖先,两人虽为一生之敌,却也是相知相惜的对手。

2023年,完小山成为了一名历史学者,专注于金宋时期的研究。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他提出了金兀术与岳飞关系的新解读,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他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只是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分析历史材料。

会后,一位老者找到完小山,自我介绍说是岳飞的后人岳明。岳明神秘地对完小山说:"我看过你的论文,对金兀术与岳飞关系的解读很有独到之处。我想,你或许知道些什么。"

完小山谨慎地回答:"只是基于历史材料的分析而已。"

岳明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我家祖训中有言,金兀术之后有一支血脉隐居中原,世代传承着一个秘密。你说,这会不会就是你们完家呢?"

完小山心头一震,但面上不动声色:"岳先生说笑了,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历史研究者。"

岳明没有继续追问,只是递给完小山一张名片:"若有兴趣,可以来找我聊聊。或许,我们能一起还原那段被掩盖的历史。"

完小山接过名片,内心波涛汹涌。他明白,这或许是一次历史的和解,也是完成祖先心愿的机会。

回到家后,完小山将此事告诉了爷爷完德明。完德明沉思良久,最终点头说:"时代不同了,或许是时候让真相浮出水面了。但要谨慎,不可轻率。"

完小山答应爷爷,会慎重对待此事。他隐约感到,自己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不是为了颠覆历史,而是为了还原真相,让两位历史巨人得到公正的评价。

在未来的日子里,完小山与岳明多次会面,交流各自家族保存的史料。他们惊讶地发现,两家的记载虽有出入,但核心内容却惊人地一致——金兀术与岳飞确实有过密约,岳飞之死也另有隐情。

他们决定合作撰写一部学术著作,以严谨的态度还原历史真相。这不仅是对祖先的告慰,更是对历史的尊重。

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金兀术与岳飞的恩怨早已化为云烟。八百多年来,完家后人默默守护着祖先的秘密,在时代变迁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如今,随着两家后人的和解,那段被尘封的历史真相终将重见天日。或许这正是历史最伟大的和解——不分敌我,不论出身,共同构筑中华民族的血脉与精神。



88彩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