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热点资讯
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88彩 > 产品展示 > 养老金21连涨催热“养老规划”,90后开始“囤”养老钱
养老金21连涨催热“养老规划”,90后开始“囤”养老钱

发布日期:2025-07-26 20:47    点击次数:127

交通银行柜台前,28岁的程序员韩磊轻点手机完成操作,屏幕上弹出“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成功”的提示。这是他应对未来的第一步——尽管离退休还有三十多年。

“我去年开了户,存了1.2万,今年报税时直接省了1200多元。”韩磊笑着说,手指在手机银行APP上滑动,查看养老账户的投资组合。他的选择代表了当下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新趋势。

上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为2024年底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2%,这是养老金连续第21年上调。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调整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一场跨代际的养老规划大讨论。

01 政策落地,养老金上调背后的三重逻辑

7月中旬,全国各地退休人员陆续收到养老金调整通知。在东北某退休干部微信群中,社保工作人员以统一表格公布调整金额,不同单位、不同岗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数额清晰可见。此次调整采用“三结合”原则:

定额调整体现社会公平,同一地区退休人员统一增加固定金额;挂钩调整与缴费年限、养老金水平“双挂钩”;适当倾斜则重点照顾高龄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

在浙江绍兴,76岁的李奶奶发现养老金账户比上个月多出172元。37年工龄让她在调整中获得分段计价优势:前15年每年1.1元,中间15年每年1.8元,后7年每年2.2元,仅此一项就增加了58.9元。

高龄补贴又额外增加25元。工龄超过30年、高龄老人、原养老金基数较高人群成为此轮调整的主要受益者。

然而,冰冷的数字背后也显露现实差异。黑龙江双鸭山一位种粮老人每月90元的养老金增加了40元,涨幅高达44%,但每月130元的总额“连药钱都不够”。

上海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达1490元,而黑龙江农村老人只有115元,相差13倍。养老金地图上的裂痕,让正值壮年的80后开始焦虑未来的养老保障。

02 个人养老账户成新宠,年轻人提前布局

基本养老金上调的同时,个人养老金账户正在成为年轻人的“养老标配”。2024年12月15日,五部门联合将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试点城市推广至全国,每年缴费上限1.2万元,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账户开通流程十分便捷,通过手机APP或线下网点就能办理。”交通银行郑州某支行工作人员介绍。年轻人可选择一次性缴存或分批存入,每年1.2万元额度内享受个税抵扣。

河南省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截至2025年5月底,全省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1043.01万人,缴费人数达196.94万人,缴纳总额超29.2亿元。

“过去大家觉得养老是快退休才考虑的事,现在很多90后都开始主动规划了。”一位银行知情人士透露。在郑州某科技公司,25岁的产品经理小陈表示,她将年终奖的一部分存入个人养老金账户,“国家养老压力大,未来还得靠自己”。

03 商业保险受热捧,不同年龄策略各异

除了个人养老金账户,商业养老保险成为中高收入群体补充养老储备的重要选择。45岁的私营业主王女士每月交2000元购买年金险,“等60岁后每年能领5万,活多久领多久”。她身边不少朋友都在配置这类产品。

目前市场上,养老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是热门选择。养老年金险类似社保养老金,年轻时缴纳保费,退休后按年或月领取;增额终身寿险则兼具保障和储蓄功能,保单现金价值逐年增长,可灵活支取。

养老规划需根据人生阶段量身定制。泰康保险专家杨志斌建议:

30-40岁:配置个人养老金,每年1.2万额度,既能节税又可强制储蓄40-50岁:选择养老年金(万能型)产品,提高储蓄比例,补充终身现金流60岁以上:配置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回本快且领取灵活

“社保养老金可能只够基本生活,想要体面养老,还得靠自己早做准备。”王女士的观点代表了越来越多中年人的想法。

04 警惕养老陷阱,三类风险需防范

养老理财市场火热的同时,风险也随之而来。记者调查发现,三类陷阱尤为突出:

收益率陷阱:“保本高息”多是虚假宣传。某财富公司曾宣称“养老理财年化8%保本”被处罚,但仍有机构用“限量抢购”等话术吸引中老年人。一位受骗者李阿姨懊悔:“业务员说和银行合作,结果到期连本金都拿不回。”

期限错配风险:浦发银行客户经理举例,一位企业主将200万投入某5年期养老信托,生意周转困难时无法提前支取,最终只能质押贷款支付额外利息。

伪创新产品:河南银保监局曾发布风险提示,部分机构以“盘活房产”为名,诱导老年人抵押房子购买所谓“养老理财产品”,实则暗藏高额服务费和本金损失风险。

“养老理财要谨记选择正规机构。”一位监管人士强调。

05 未雨绸缪,养老规划的长跑智慧

面对老龄化加速的现实,科学养老规划显得尤为重要。若从30岁起每月定投2000元,按5%年化收益率计算,60岁时可累积近200万元。复利效应在长期积累中展现出惊人力量。

在湖北钟祥,财政局已多渠道筹措7000余万元,为当地约7.2万名退休人员上调养老金做好准备。这背后是国家养老保障体系的强力支撑:截至2024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7.1万亿元,相当于一年多的支出;全国社保基金战略储备超过2.6万亿元。

“养老是场马拉松,不是冲刺跑。”一位养老规划师这样比喻长期储备的重要性。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推开,90后、00后开始将养老规划纳入人生必修课。

杭州西湖边晨练的陈大爷道出简单心愿:“每月多七八十块钱,够给孙子买两罐奶粉了,重要的是这钱每月都能准时到账,心里踏实。”8而在城市的另一端,28岁的韩磊已经在计算复利:“现在存的钱几十年后可能就是一笔可观的养老补充。”

黄昏的郑州街头,45岁的王女士结束一天工作后走进保险公司,续交她的养老年金。“社保是保基本,品质养老靠自己”已成为她的座右铭。而在隔壁柜台,一群刚毕业的大学生正在咨询个人养老金开户事宜,他们手机屏幕上闪烁着养老收益计算器的数字——每月存入1000元,40年后预计可达280万元。

“趁早开始,慢慢变富。”养老规划师的建议在年轻人中流传。随着养老金21连涨的喜讯传遍大街小巷,一场全民养老规划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88彩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