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10 15:37 点击次数:195
说真的,所有宏大叙事的游戏,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画饼,PUA,然后把玩家当成服务器的耗材。
你以为你在体验历史,其实你只是在给策划的KPI打白工。
今天我们聊一个骨灰级的游戏大作,叫《大明风云》,和它的金牌制作人,朱棣。
这游戏当年打出的旗号,是“永乐盛世”资料片。听听这名字,多带劲?梦回大唐Plus,拳打罗马威力加强版。
无数玩家,也就是当年的老百姓,满怀期待地进入服务器,以为能分一杯羹,结果发现自己就是那杯羹。
这游戏的核心玩法,突出一个“我不当人,你们随意”。
1、史上最牛的数值策划,是怎么把服务器经济搞崩的?
所有MMORPG,经济系统都是命根子。
金币坚挺,玩家才有搬砖的动力。经济崩了,神装跟擦屁股纸没区别。
《大明风云》的制作人朱棣,显然是另一个极端,他可能觉得经济系统这种东西,碍着他实现梦想了。
游戏里的官方货币叫“宝钞”。洪武元年,也就是内测的时候,一贯宝钞还能换一石米,经济模型相当稳定。
到了朱棣的“永乐盛世”版本,十五贯宝钞,才能买一石米。
短短三十年,官方货币贬值了93%。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你昨天氪金648抽出来的SSR,今天版本更新,直接变成人人都有的N卡。你昨天爆肝一个月刷出来的毕业装备,今天上线一看,属性还不如新手村的烧火棍。
这谁受得了?
更骚的操作还在后头。
游戏官方发布公告:所有玩家,必须用真金白银(游戏里的硬通货)来兑换官方的宝钞(版本冥币),但不允许反向兑换。
这是一个单向阀门,一个吞噬玩家财富的黑洞。
讲白了,就是策划缺钱了,直接开动印钞机,强制稀释所有玩家的资产。你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积蓄,一夜之间,购买力还不如一张煎饼果子优惠券。
你问策划为什么这么干?
因为他有几个吞金巨兽级别的项目要上马啊。
第一个,就是“紫禁城”这个超级工程。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副本,这是一个需要上百万玩家一起搬砖十四年的巨型奇观。
朝廷从全国各地征调了几十万“职业玩家”——木匠、石匠、烧窑工,去北京搞建设。
给报酬吗?给。
给什么?宝钞。就是那种已经快变成废纸的宝钞。
这本质上就是一场大型的服务器集体活动,奖励是“给服务器添砖加瓦的荣誉感”,和一堆即将清零的积分。
更绝的是,为了供养这上百万在北京盖房子的建筑工,朱棣又开了个项目,叫“疏通大运河”。
为什么要开运河?因为要把南方的粮食运到北京。
为什么要运到北京?因为北京有上百万人在盖房子。
为什么要盖房子?……
你看,一个完美的闭环,一个压榨玩家剩余价值的永动机,就这么诞生了。玩家们被锁死在这个循环里,要么在工地上累死,要么在运粮的路上饿死。
史书上说,南京的船工匠户,在永乐年间锐减了四分之三。
这些“玩家”去哪了?
他们用脚投票,删号跑路了。
所谓的“永-乐-盛-世”,就是把玩家的资产清零,再把玩家的命也拿走。这盛世,很明显,不是玩家的盛世。
2、KDA刷成负数的“国战”资料片,到底图个啥?
如果说搞基建是为了制作人自己的面子,那打仗,总该是为了玩家的利益吧?
比如开疆拓土,掉落点极品装备啥的。
朱棣的“五次北征”资料片,告诉你,你想多了。
这哥们是个究极战争狂人,硬核PVP爱好者。永乐八年,第一次北征,制作人朱棣亲自带队,集结了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就出发了。
五十万大军是什么概念?就是五十万张嗷嗷待哺的嘴。
每个人每天消耗两斤粮食,一天就是一百万斤。这还没算马料、军械损耗。
为了支撑这场国战,朱棣征用了三十四万匹驴,十七万辆车,二十三万名民夫。
算一笔账,二十三万民夫,是去运粮的,但他们自己也要吃饭。这意味着,三十七万石粮食,还没送到前线,路上就得被自己人吃掉一半。
这就是远征的成本,高到离谱。
那么战果呢?
第一次北征,蒙古人直接化整为零,跑了。五十万大军追了几千里,就跟对面打了一场遭遇战,斩首“数百人”。
五十万打三万,KDA刷成这样。我反正是没看懂。
第二次,好点,还是“数百人”。第三次,又扑空了。第四次、第五次,基本都是武装游行。
最后,这位伟大的制作人,死在了第五次出征的路上。
五次国战,调动兵力几百万人次,耗尽了国库,榨干了民力,换来了什么?
换来了二十年后,他的重孙子,在土木堡被同一批敌人,打包抓走当了俘虏。
这操作就好像一个游戏公司,花光了所有的研发和运营经费,去请流量明星拍了一个酷炫的CG,结果游戏本身BUG满天飞,服务器天天炸,最后被玩家喷到关服。
(插一句,这套路熟不熟?今天哪个大厂不是这么玩的?)
所谓的五次北征,本质上就是一场制作人的个人秀,一场满足他自己征服欲的昂贵烟花。
玩家流血流汗,最后只感动了制作人自己。
3、一个传说级副本的最后绝唱
当然,永乐年间也不是全是这种坑爹的活动。
还有一个听起来巨牛逼的项目,叫“郑和下西洋”。
这可是中国游戏史上最大规模的航海资料片,服务器的舰队开到了三十多个国家,带回来无数奇珍异宝,金银财宝。
按理说,这波总该是全体玩家的福利了吧?
你想多了。
郑和带回来的金银财宝,全部进了“内库”。
内库是啥?皇帝的私房钱,制作人的个人账户。跟户部,也就是游戏运营部门,一毛钱关系没有。
运营部门的工资都发不出来,怎么办?
永乐年间,给官员发工资,不发现金,发胡椒。对,你没听错,就是那个香料。
刚开始,胡椒作为稀有道具,还挺值钱。后来郑和船队一船一船往回拉,直接把市场价打下来了。
但朝廷给官员折算工资的时候,还按最高价算。
官员们拿着一堆贬值的胡椒,心里骂娘,但又不敢说。
所以你看,这场声势浩大的远航,本质上还是制作人个人的面子工程。钱,他拿了;名,他要了。普通玩家和运营团队呢?拿着一堆没用的胡椒面面相觑。
这就是为什么,郑和一死,下西洋这个项目立刻就被叫停。
后来新皇帝想重启,让兵部去找当年的航海图和档案,你猜怎么着?
兵部一个中层干部刘大夏,直接跟上司说:“我给烧了。”
理由是:“这玩意儿花了国家几十万,死了上万军民,除了搞回来点没用的东西,对国家有啥好处?这种祸国殃民的破事儿,档案留着干嘛?烧了干净!”
上司听完,深以为然。
一个被后世吹上天的伟大壮举,在当时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眼里,就是个劳民伤财的SB项目。
这才是历史的魔幻之处。
4、谁的盛世?
所以,咱们回到最初的问题。
永乐年间,有没有干大事?干了。
修了《永乐大典》,建了紫禁城,通了大运河,下了西洋,打了蒙古。每一件,单拎出来,都是能吹上天的SSR级成就。
但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什么?
是贬值了七成的货币,是逃亡了四分之三的工匠,是工地上和战场上无数没有名字的尸骨。
朱棣死后,他儿子朱高炽一上台,立刻就把所有这些大项目全停了,准备迁都回南京。为什么?因为北京这个新主城,实在太烧钱了,服务器的经济系统已经撑不住了。
后来的“仁宣之治”,根本不是什么开疆拓土的新版本,而是一次长达十年的“停服维护”,是在拼命修复永乐年间留下的无数BUG和经济漏洞。
这才是“永乐盛世”的真相。
它是一个顶级制作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宏图霸业,不惜透支整个服务器的生命力,打造的一场华丽的个人烟花秀。
烟花升空的时候,确实很美,很震撼。
但对服务器里的每一个玩家来说,那都是燃烧自己血肉发出的光。
所以,以后再有人跟你吹哪个游戏版本是“黄金时代”,哪个制作人是“千古一帝”,你不妨多问一句——
这盛世,到底是谁的盛世?
这游戏,到底是谁的游戏?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