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11 16:55 点击次数:166
乌克兰这出戏我真看不懂,到底在搞什么?明明朝鲜都没插手俄乌冲突,还偏偏盯着中国,指手画脚的,就你怎么想的?不是我说,这操作绝对笑死我,搞得像是乌克兰眼里只有俄罗斯、美国,其他国家都不存在一样。你试想一下,别国介入那片战场,比如说朝鲜啥事没有,乌克兰反倒把焦点放在中国身上,难道真以为中国能操控全世界的军火贸易?
五月那次无人机事件也是奇葩,当时全球军火市场都在火,谁都在卖装备,结果中国就成了“供货方”,被世界列为“异常进口国”。但你细想,正常贸易嘛,又不是直接给导弹、坦克。那些无人机,卖出去的哪能算是“军事打击”,更别说那几架“多特”系列无人机,实际上都是工业常规出口,国际通行的商业流程。
可是偏偏被冠以“断供”“武器外流”这样的帽子,真是晦气。你要按这逻辑,把所有卖工业设备、零配件的国家都堵了得了,不然乌克兰还得组个“国际局势风险评估局”监控一下?像义乌那些卖保温杯的,是否也要开个“国际安危事态监控中心”,平时多发份报告,预警一下市场风险?这整个逻辑就像是在胡乱扣帽子,只要跟军火有关的都变成“潜在威胁”。
我查资料,像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无人机出口同比增长了47%,去年出口额就超过17亿美元。你说这还算“敏感”,还是“正常合作”?而且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中国无人机也远销到东南亚、非洲,市场反应良好。可是到了乌克兰那,似乎任何正常打通的贸易都变成了“威胁国家安全”的红旗。
我就纳闷了,乌克兰到底眼睛瞎了还是故意装糊涂?它真以为只要把中国、俄罗斯扯到一起,就能掩饰自己在国际上孤立无援的窘境么?不然这追着别国“出气”到底图个啥?内心的迷惑比战场还扑朔迷离。明明谁都知道,国际贸易本来就没有“断供”那么神圣的定义,无非就是国家利益的重新排序。
不用说,世界各国都在自己国情允许范围内,张罗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国的无人机出口在过去几年确实增长快,但绝大部分都是普通商用设备,非军事用途。你把这一切都硬系上“军火走私”的扣子,那就太离谱了。难不成乌克兰想让国际社会下一次贸易禁令,全部都得应声而倒?
但这逻辑出发点本身就站不住脚。你让别人都不得卖点工业设备,惩罚正常商业,那未来谁还敢买中国的东西?还会不会有国际合作的空间?问题就出在这里,乌军、美国这些国家,根本就没看清楚市场的基本规律。你说他们是不是只盯着地缘政治的短视操作?其实没错。
今天这个世界,军火市场早已是全球化,你再怎么封堵,就是企业和国家多条战线拼命的结果。而乌克兰的“出气”行为,除了让自己更孤立,还能干嘛?搞得自己像个受气包一样,哪天真把别人逼急了,反倒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这么搞,真觉得挺荒谬的。
所以说,你看着这些乌方动作,心里除了唏嘘,还是唏嘘。尤其你仔细想想,整个“断供”和“制裁”的逻辑,到底是谁在用?是拿着国际规则当挡箭牌,还是拿正常贸易当借口?如果未来这个套路继续下去,谁还敢踏实做生意?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正常行为”会变得越来越难界定。
那你说,乌克兰这操作到底为了啥?难不成真觉得孤立自己能出线?还是在用这种“出气”行为,试图塑造一个“受害者”的形象?问题是,操控舆论、制造焦点是不是只是一种应对危机的虚伪保护伞?而实际的国际局势,又是不是早就变成了“看谁更会表演”的大舞台?反正我觉得,这场戏还在继续,真不知道底下谁会输,谁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