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热点资讯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88彩 > 新闻动态 > 揭秘虚拟电厂、微电网和售电公司的盈利模式:谁才是能源市场的“印钞机”?
揭秘虚拟电厂、微电网和售电公司的盈利模式:谁才是能源市场的“印钞机”?

发布日期:2025-08-04 10:14    点击次数:109

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虚拟电厂、微电网和售电公司犹如三驾马车,正悄然改变着电力市场的格局。它们不仅为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更在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财富密码”。那么,这些新兴的能源主体究竟是如何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盈利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它们的盈利模式,看看谁才是能源市场的“印钞机”。

01 虚拟电厂:聚合资源,轻松获利

搭建一个虚拟电厂要花多少钱?答案是小到几万、几十万,大到几百万、几千万都有,它的成本与规模、技术复杂程度有关。那先把钱花出去了,要怎么赚回来呢?

其实虚拟电厂刚兴起时比较简单,主要是电网公司在夏天用电高峰时,远程控制关掉一些能耗较大的园区、商场、写字楼的空调,避免电网“爆炸”,同时用户获得一些补偿。

随着市场发展,又把光伏、储能站、充电桩等分布式资源纳入调控池,在用电高峰调度使用,但主要还是赚取政策性补贴。而近两年虚拟电厂规模迅速扩大,成了"电力资源打包商"的角色,可以直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不再只靠响应补贴吃饭了,还能辅助电网调频调峰,为用能户、售电公司等提供增值服务赚取服务费。

1. 政策性补贴

一次性容量补贴是虚拟电厂的重要盈利途径之一,是指为虚拟电厂的电力调节能力支付报酬,无论最终是否被调用。通俗说是给虚拟电厂“备着”调电能力的辛苦费,只要它能提供这个能力(能快速增发电或者减用电),哪怕后来电网没真的调度它,这笔钱也能拿到。不同地区相继出台了虚拟电厂相关政策并提供专项资金补贴,具体会根据该虚拟电厂聚合的资源、提供的容量大小等给予相应补贴。

2. 需求侧响应收益

虚拟电厂与电力用户签订合同,通过经济激励、技术手段等方式,引导用户改变原有的用电行为。用户因参与需求响应而获得一定的补贴,虚拟电厂则按照代理约定,分享部分收益。简单说就是在电力供应紧张时,虚拟电厂可聚合分布式能源为系统供电调峰,也可在用电低谷时加大负荷消纳填谷。需求响应更侧重于以价格信号或补贴激励的形式,引导用户调节自身的用电负荷。

3. 电网调频调峰辅助收益

这一模式的本质是虚拟电厂通过参与维护电网的实时稳定运行来获取收入。电网的频率和负荷需要时刻保持动态平衡,所以虚拟电厂可以发挥其核心优势——快速聚合调节能力。虚拟电厂可以通过快速调节聚合资源,像“砝码”一样稳定电网频率,这是调频服务。而调峰是指用电高峰时削峰(增发或减负),低谷时填谷(减发或增用),通过峰谷调节服务获得补偿。

4. 提供增值服务

虚拟电厂可以与售电公司合作拓展业务,辅助售电公司的交易团队进行曲线优化和套利。同时还能为电力用户提供能源管理、节能减碳、新能源建设等服务,帮助用户降低能源成本,增加收入。通过这些增值服务,虚拟电厂不仅增强了客户的合作黏性,也实现了自身收益的多元化增长。

在芜湖市虚拟电厂监控中心,国网芜湖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正通过运营平台对用户电力资源进行监控。(肖本祥 摄)

芜湖虚拟电厂是全国首个城市级虚拟电厂。

“奇瑞汽车、海螺水泥等是用电大户,加之奇瑞超级工厂、‘东数西算’等项目投运,近年来芜湖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同时,风光发电出力不稳定、‘源荷’不匹配问题突出。”国网芜湖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吴延延介绍。

为解决电力供需平衡与绿电消纳难题,2022年1月,芜湖市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虚拟电厂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建设工作,从资源、资金等多维度给予保障。首批接入海螺水泥、信义光伏等39家重点工业企业,截至目前签约用户已达230户。

目前,宣城、铜陵等地也已建成虚拟电厂,阜阳、蚌埠、淮北、天长等地的项目加速推进。

“去年以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国家电网公司密集出台虚拟电厂相关政策,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参与热情。”国网安徽营销服务中心王品表示,投资主体涵盖政府、国有企业以及能源领域民营企业。

去年7月,安徽省能源局公布第一批虚拟电厂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共8个示范项目和12个试点项目。目前,20个重点项目中已有13个顺利接入安徽省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02 微电网:小型电力系统 “自主创收”

微电网是一个小型的发配电系统,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等组成,主要着眼于局部区域的电力自给自足和可靠供电,具有明确的物理边界和相对独立的运行管理体系。当主电网发生故障时,它能迅速切换为孤岛运行模式,确保电力的持续供应。

1. 峰谷套利

通过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结合光伏、充电桩等运行情况,动态管理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策略,实现在电价较低的谷时段充电储存能量,而在电价较高的峰时段释放储存的能量供给负载使用或部分回售给电网,从而赚取显著的电价差值收益。

2. 可再生能源利用

微电网在内部最大化使用自身配备的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满足本地用电需求,减少了购电成本,同时还能将多余电力以一定的上网电价(可能高于成本但低于零售电价)回售给电网,创造额外收入。并且建设新能源还能获得各类政府补贴、税收减免或绿色证书交易带来的政策激励收益。

3. 接入虚拟电厂

微电网的盈利能力还体现为参与虚拟电厂的运营,通过将可调的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以及可控负荷接入区域性的虚拟电厂平台,它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响应电网运营商或电力交易市场的指令,以此获得需求响应补贴和辅助服务收益等。

4. 提高供电可靠性

在主电网故障时,微电网可以无缝切换为孤岛运行,保障一些对电力供应要求较高的场所(如数据中心、医院、工厂核心生产线)的持续供电,避免了因停电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Q:微电网的本质是什么?

A:微电网是一个小型化、模块化的电力自治系统,就像一个 “微型电力王国”。它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设备、用电负荷及监控保护系统组成,既能与大电网并网运行,也能在必要时 “独立自治”(孤岛运行),灵活应对不同用电场景。

核心组件解析:

分布式电源

微电网的 “电力工厂”,包括太阳能板、小型风机、燃气轮机等,可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多种能源发电,实现能源多元化。

储能装置

微电网的 “电力储蓄箱”,如蓄电池、超级电容,在电力过剩时储电,不足时放电,平抑供电波动。

能量转换装置

微电网的 “电力翻译官”,如逆变器(直流转交流),确保不同设备 “用得上电”。

监控保护系统

微电网的 “智能大脑 + 安全卫士”,实时监测电压、频率等参数,故障时快速切换模式或隔离隐患,保障系统稳定。

03 售电公司: 电力交易的“中间商”

售电公司作为“中间商”,既要采购电力,又要销售电力,同时还能提供用电优化等增值服务。其盈利主要源于以下方面:

1. 市场差价盈利

这是售电公司最基础的盈利方式,以较低价格从发电企业购电,再以较高价格卖给用户,赚取差价,而对于用户来说,通过售电公司购电往往能获得比直接从电网购电更低的价格。

2. 综合能源服务

售电公司通过为用户提供综合能源的一站式服务、开发运营新能源项目以及开展能效诊断和节能改造等增值服务,可以从能源购销价差、新能源项目收益及增值服务费三方面实现盈利。

3. 其它增值服务

售电公司会提供各类增值服务,优化用电方案便是其中之一。他们能结合用户的用电需求、习惯以及设备负荷等情况,量身设计最适合的用电方案,助力用户科学规划用电时段与用电量。

思考一:成立售电公司,到底有多难?不只是有钱就行

想成立售电公司,得闯过 “资质关”“资源关”“系统关” 三道卡,缺一样都不行。

1. 资质关:硬指标卡得严

注册资本:省内经营最少 2000 万,跨省就得 5000 万以上,而且必须是实缴。这钱不是走个过场,监管部门会查银行流水和验资报告,确保公司有抗风险能力。

专业团队:5 个核心人员是底线,其中至少 1 人得有电力高级职称(比如注册电气工程师),另外 4 人得有电力市场、合同管理等相关经验。这些人的社保、资格证书都要备案,缺一不可。

审批流程:先向当地能源局提交申请,附上场地证明、系统证明、人员资料,初审通过后报国家能源局复核,整个流程下来最少要 3 个月。拿到《电力业务许可证》才算合法,没证就卖电,最高罚 200 万。

2. 资源关:没渠道根本玩不转

光有资质不够,得有稳定的 “电源”。新公司想活下去,至少得和 2-3 家电厂签意向协议,比如火电厂、风电场,不然用户要电的时候拿不出货,就是违约。

举个例子:某省新成立的售电公司,花了半年时间才谈成一家热电厂的合作,因为电厂更愿意跟有用户基础的老公司签长约,新手得靠更高的购电价才能拿到份额。

3. 系统关:得有 “电力大脑”

必须有自己的电力交易系统,能实时对接省级电力交易中心。这套系统得做到三件事:

看实时电价:每天不同时段(峰、平、谷)的市场报价得随时能查;

报量报价:每月在交易平台提交用户的用电预测和购电价格;

监控偏差:用户实际用电和预测差多少,得实时算出来,避免被电网罚钱(偏差超 5% 就有罚款)。

这套系统开发或采购,少说要花 50 万,还得有专人维护。

思考二:售电公司的一天:不只是 “买电卖电” 那么简单

别以为售电公司就是倒买倒卖,一天的活儿细到你想不到。

1. 早上 8 点:盯市场,算价格

交易员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交易系统,看当天的现货电价。比如山东电力交易中心,每天早上 9 点出次日的峰谷电价,售电公司得根据这个算成本:

假设明天峰时电价 0.6 元 / 度,谷时 0.3 元 / 度,而自己的用户里,某工厂峰时用电占 60%,就得算出给这家工厂的报价不能低于 0.48 元(还得加自己的服务费)。

2. 上午 10 点:对接用户,调计划

客户经理会挨个给大用户打电话。比如某化工企业说 “下周要检修,用电量减一半”,就得马上在系统里改用电预测,不然报给电厂的量多了,用不完就得赔钱(电厂不退多买的电)。

3. 下午 2 点:跟电厂谈长协

每年年底是最忙的,得跟电厂签明年的长协合同。比如跟某风电场谈:“明年我要 1 亿度电,全年均价 0.35 元,其中 1-3 月(枯风期)按 0.38 元,6-8 月(大风期)按 0.32 元”—— 得把季节、天气对发电的影响都算进去,不然夏天风大电厂发电多,可能会压价,冬天没风电厂成本高,可能会涨价。

4. 晚上 7 点:算偏差,防罚款

每天晚上要核对用户的实际用电量和早上的预测。比如某商场预测用 10 万度,实际用了 12 万度,偏差 20%,就得赶紧查原因:是空调开多了?还是有临时活动?然后算罚款多少(一般超 5% 的部分,每度罚 0.1 元),第二天跟用户沟通怎么调整。

思考三:用户找售电公司,能得到啥实实在在的好处?

1. 电费真能降,尤其大用户

某汽车工厂,以前用电网的电,每度 0.58 元,一年用 5000 万度,电费 2900 万。跟售电公司合作后,签了 “峰谷套餐”:峰时 0.55 元,谷时 0.28 元(比电网谷时低 0.1 元),一年下来省了 180 万。

2. 服务更贴心,能解决实际问题

某酒店夏天总跳闸,售电公司派工程师查了线路,发现是空调集中启动导致负荷过高,建议加装电容补偿装置,花了 3 万,之后再没跳过关门,光挽回的营业额就有 20 万。

某农场搞温室种植,需要恒温,售电公司给装了智能电表,实时监测用电,发现夜间 12 点后电价低,建议把加热设备调到那时运行,每月省 3000 度电。

3. 风险有人扛,不用自己盯市场

2023 年夏天,某省因为干旱,水电出力少,火电价格涨了 30%。某服装厂跟售电公司签了 “保价协议”,约定全年最高 0.5 元 / 度,结果那段时间电网均价涨到 0.6 元,光这 3 个月就少花了 12 万。

思考四:想合作?这 3 个坑得避开

1. 别贪 “超低价”

正常情况下,售电公司的报价比电网低 5%-10% 是合理的。如果有人报低 20%,大概率有问题 —— 要么是没签长协,靠现货市场 “赌一把”,要么是后期会收各种服务费(比如 “偏差调整费”“系统维护费”)。

2. 要看 “电厂关系”

问清楚对方跟哪些电厂签了协议,拿份合同复印件看看。如果只跟 1 家电厂合作,万一这家电厂检修,你的电就没着落了,得找有 3 家以上稳定电源的公司。

3. 合同条款要抠细

重点看 “偏差处理”:超用多少要罚?少用多少要补?还有 “保供期”:每年 6-8 月、12-2 月这些用电高峰,对方能不能保证供电?别旺季时给你断供,自己找电网买高价电。

04 三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虚拟电厂、微电网和售电公司盈利模式的剖析,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凭借各自的优势,在能源市场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虚拟电厂通过资源整合与智能调度,在需求响应和辅助服务市场中大放异彩;微电网凭借其灵活性和自给自足的特点,实现了峰谷套利和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而售电公司则依靠专业的电力交易能力和多样化的增值服务,赢得了市场的青睐。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完善,这些能源主体的盈利模式也将更加丰富多元,为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来源:低碳网、新能源情报站等



88彩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