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10 20:38 点击次数:64
国庆假期的景德镇莲花塘公园,48 岁的李俊永一出场就被二十多个镜头围住。
他的 “回头客鸡柳鸡排” 摊前,游客带着小马扎排成长龙,有人冒雨等了四小时,有人跨省专程打卡,连外国游客都循着香味而来。这个被网友叫做 “鸡排哥” 的摊主,凭着 6 元一份的鸡排火遍全网,7 天涨粉 47 万,却在此时被卷进了传闻 ——“赚得盆满钵满,名下有五套房”。
一句“不到一个亿”:幽默背后的真相
面对“身家过亿” 的猜测,鸡排哥在极目新闻的镜头前笑得爽朗:“还没有到一个亿,你多来,我才能多卖 2 份”。这句玩笑话里藏着他的日常:每天出摊 6 到 8 小时,爆火后更是只睡三四个小时,凌晨还在和家人备货。
关于“五套房” 的传言,他说得认真:“就一套房,一家人住了几十年了”。帮工的 “鸡排舅” 早早就替他辟谣:“都是假的,他就是实实在在过日子的人,哪有 1000 万”。
鸡排哥补充,具体房产信息是隐私,不愿多提,但明眼人都能算出这笔账:一份鸡排赚得不多,即便国庆开了 9 个分流摊位,也是全家上阵才撑下来的。
鸡排家族与城市温度:流量下的坚守
镜头里的鸡排哥总穿着印着自己头像的定制T 恤,身后是同样着装的 “鸡排家族”—— 沉默能干的 “鸡排嫂”、帮忙辟谣的 “鸡排舅”,连老母亲都来搭手,只是 “偏心” 帮儿媳干活,让他哭笑不得。
这不是刻意打造的人设,而是他经营多年的常态:从陶瓷厂下岗后做厨师,为养家改卖小吃,在小学门口守了七年,如今大学生还会回来找他买鸡排。
爆火没让他飘起来。顾客排队三小时没买到,他承诺“第二天不用排,来了就做,还送一份”;聋哑顾客求助,他征得排队者同意后优先制作;孕妇来买,他坚持免单一份。
当地城管专门成立专班维持秩序,市民自费拉来 100 个凳子供游客休息,甚至有大学生当起 “鸡排保镖” 志愿者,这场流量盛宴里,藏着最实在的人情。
6 元鸡排的哲学:不做网红,只做 “海绵宝宝”
网友说他是“鸡排界的海绵宝宝”,永远热情洋溢。他会喊着 “别亏待自己的胃” 逗顾客,也会为炸过火的鸡排自责。这份热情不是演的,而是攒了十几年的经营哲学:“做品牌就是做口碑,真诚换真心,骗得了顾客一次,骗不了第二次”。
面对直播带货、连锁加盟的邀请,他一概拒绝,只想守着小摊:“我喜欢和顾客待在一起,这比什么都实在”。他理解的幸福很简单:“每天进步一点,努力就有回报”。就像他炸鸡排的坚持 —— 每天新鲜采购,拒绝 “科技与狠活”,6 元一份,学生还能便宜 1 块钱。
如今,鸡排摊前的队伍还没缩短,鸡排哥依旧每天准时出摊。那些关于“亿元身家” 的传言,在他炸鸡排的滋滋声里渐渐淡去。毕竟大家都懂了,排队买的不只是鸡排,更是一份烟火气里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