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10 09:01 点击次数:187
“欧盟会自主做出决定。”冯德莱恩对着比利时《晚报》的记者说出这句话时,全球媒体的头条已经准备好了。特朗普那边要求对中印加征100%关税的压力还在,布鲁塞尔这边却画出了一条清晰的界限。这被很多人解读为“欧盟醒悟了”,可这背后哪有那么多温情脉脉,不过是一场被现实逼到墙角的自保罢了。
就在冯德莱恩接受专访的前一天,第19轮对俄制裁方案里,12家中国企业的名字赫然在列,理由是“涉嫌支持俄罗斯军事工业”。这种前脚刚把人拉进名单,后脚就拒绝美国“大哥”的关税大棒,这双重标准玩得炉火纯青,把欧盟骑在墙头左右为难的心态,暴露得一览无余。
冯德莱恩在采访里刻意绕开中国,只字不提,反而大谈特谈要和印度在年底前搞定自贸协定。这种回避本身就是一种表态。她比谁都清楚,每天超过20亿美元的中欧贸易额,早已是欧洲物价的“压舱石”。她敢说承受15%的关税还能保持竞争力,却绝不敢想象100%关税的后果。那意味着欧洲超市的货架价格直接翻倍,本就焦头烂额的通胀会立刻把街头点燃。
真正让布鲁塞尔不敢动的,是那些藏在供应链深处的“命门”。就在冯德莱恩表态前,一份中国官方数据悄悄更新:8月份对欧盟稀土磁铁的出口量,环比增长了21%,达到了2582吨。这玩意儿可不是普通商品,而是欧洲高端制造业的“维生素”。没了它,欧洲的新能源汽车、风电设备,有一个算一个,都得趴窝。欧洲自己的智库早就把话说白了,欧盟的稀土几乎百分之百依赖中国,自己从零开始建提炼厂,最快也要五年。五年?黄花菜都凉了。
冯德莱恩当然不敢赌。只要北京稍稍收紧出口许可,欧洲引以为傲的工业4.0就得变回工业0.4。这种代价,不是几句漂亮的政治口号能弥补的。所以你看,一边对特朗普的要求“自主决定”,一边又把中国企业列入制裁名单,这操作看着矛盾,其实逻辑很清晰:既要讨好美国,维持那个所谓的援乌联盟,又怕彻底得罪中国,被断了粮草。
这种拧巴的心态在记者追问对美关税时,更是暴露无遗。冯德莱恩的回答里满是无奈,欧盟每年对美国出口超过5000亿欧元,数百万人的饭碗都指着这笔生意,谁敢真的掀桌子打贸易战?对美妥协,对华谨慎,所谓的“战略自主”终究是有条件的,核心二字,利益。
特朗普恐怕也早就料到这个结果。他故意抛出这个不可能实现的要求,既能摆出施压的姿态,又能把将来制裁不力的锅甩给欧盟,这算盘打得精明。而中国的反制能力,更是欧盟不敢轻易触碰的红线。今年7月,欧盟制裁两家中国金融机构,北京立刻依据《反外国制裁法》还以颜色,禁止境内机构与两家欧盟银行合作。那把悬在头顶的剑,谁都看得到。
所以,冯德莱恩闭口不提中国,本质上就是一种“冷处理”,尽力避免矛盾升级。所谓的“欧盟醒悟”,不过是外界的一厢情愿罢了。她的表态里,看不到半点对华友好,只有对自身利益的精密算计。拒绝关税,是怕后院起火;不提中国,是怕被人釜底抽薪。
这场博弈里,中国的底牌从来不是去威胁谁,而是自身产业链和战略资源的硬实力。这才是当今世界最有力的话语权。冯德莱恩那句“自主决定”,与其说是欧洲战略意识的觉醒,不如讲是被现实掐住脖子之后的本能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