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10 04:48 点击次数:197
三年前,你要是去乌克兰,看到的是个啥样的国家?一个拥有四千多万人口的大家庭,城市里车来车往,乡下也热热闹-闹的。日子虽说不上多富裕,但好歹家底还在,人也多。
可谁能想到,这才几年功夫,这片土地上的人,就跟沙漏里的沙子似的,哗啦啦地往下掉,拦都拦不住。
到了今年九月,联合国那边透出个数字,听着都让人后背发凉:基辅现在能管到的地方,人口撑死了也就三千来万。这还是往好听了说,要是把那些名义上是乌克兰,实际上早就被占了的地儿刨掉,真正能数得上的人,怕是连两千八百万都悬了。
一千多万人啊!就这么从一个国家的版图上“蒸发”了。他们去哪了?这个国家到底在经历什么?这血要是再这么流下去,等着它的会是啥?这真不是吓唬人,而是冷冰冰地摆在眼前的事实。
绞肉机下的人命账单
人是怎么没的?最直接、最血腥的,就是战场。在那一眼望不到头的战线上,活生生的人,变成了一个个冷冰冰的统计数字。
乌克兰自己这边,对损失捂得严严实实的。但今年一月份,泽连斯基也漏了句实话,说军队死伤加起来,已经奔着四十万去了。
俄罗斯的说法就更吓人了,张口就是乌克兰军事损失上百万。这里头肯定有宣传战的成分,但西方情报机构估的数,也同样让人喘不过气:乌克兰这边,阵亡的加上重伤到没法再打的,少说也有六七十万。
当然,打仗哪有单方面挨打的。俄罗斯自己也惨,今年夏天,他们的伤亡总数也破了百万大关,每个月都有三五万的士兵倒下。战场就是个巨大的绞肉机,吞进去的,是两个国家最精壮的年轻人。
当兵的在流血,老百姓的日子更难熬。联合国人权办公室记下来的,到今年七月,能确认的平民死亡就超过一万三,受伤的更是四万多。但这只是“能查到的”,在东部那些被炮火夷为平地的废墟底下,埋了多少人,谁知道呢?
就七月这一个月,又死了286个平民,创了三年来的新高。这说明啥?说明这火非但没灭,反而烧得更旺了。几十万条命直接没了,这是人口版图上第一个血淋淋的大窟窿。
回不去的故乡
炮火声中,另一场更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也在悄悄上演——逃难。战争一打响,乌克兰人就跟潮水一样涌向边境,拖家带口,能跑的都跑了。
联合国难民署的数据说,到今年九月,全世界到处都是乌克兰难民,足足570万,大部分都留在了欧洲。德国收了一百多万,波兰也快一百万,连捷克都安置了近四十万。
跑出来的,大多是女人、孩子和老人。为啥?因为青壮年男人,被一道征兵令死死地锁在了国内。一开始,大家心里都念着,等战争一停,立马回家。那时候的调查,十个人里有七个都打算回去。
可时间这东西,最能改变人心。到了今年,想回家的人已经不到一半了。他们在国外找到了工作,孩子上了当地的学,生活慢慢安稳下来,回家的念头自然就淡了。故乡再亲,可一个充满危险和未知的家,谁还敢回呢?
除了往国外跑的,乌克兰国内还有370万人在到处漂泊。他们从战火连天的东部,逃到相对安生的西部。像基辅、利沃夫这些大城市,现在挤满了口音各异的“自己人”。难民加上国内流民,加起来超过九百万。这些人虽然还活着,但对国家建设来说,已经暂时“流失”了。
听不见婴儿啼哭
如果说死人和跑路是看得见的失血,那接下来的事,就是在要这个国家的命根子——没人愿意生孩子了。
乌克兰本来就老龄化严重,2021年,一个女的平均就生1.2个娃,连维持人口稳定的一半都不到。战争一来,这数字直接就崩了。
去年上半年,乌克兰新生儿的数量比战前同期掉了快三成。到了今年,生育率更是跌到了0.9,惨不忍睹。上半年的数据更吓人:全国就出生了八万多婴儿,可同一时间,死了将近二十五万人。死亡是出生的快三倍!
有些地方,情况已经荒诞到让人想笑又笑不出来。比如赫尔松,一年就221个新生儿。而在卢甘斯克,官方记录是零。这背后是啥?是经济崩溃,物价飞涨,医院里缺医少药,年轻人连自己都顾不过来,谁还敢把一个新生命带到这个乱世里?
更别说,男的都在前线,女的带着孩子在国外,一个完整的家都被拆散了。不生孩子,意味着下一代人直接腰斩。年轻人跑了,兵源断了,以后谁来交养老金?谁来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社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当然,把所有问题都赖在战争头上,也不全对。乌克兰的人口危机,根子其实埋得很深。
早在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后,乌克兰虽然继承了不错的家底,但在转型的路上迷了路。一着急,搞全盘私有化,结果把原来的产业链全打乱了,工厂成片倒闭,工人大批失业。
工业不行了,城里就没那么多岗位,农村出来的年轻人去哪?从2000年开始,第一波大规模的劳动力外流就开始了,几百万乌克兰年轻人跑去国外打工。他们不是为了躲炮弹,就是为了混口饭吃。
所以,当2022年战火点燃时,它更像是个催化剂,把一个慢性病,一下子变成了急症。很多年轻人选择离开,不光是为了安全,更是因为对这个国家的未来,早就没信心了。工资低,风险高,前途渺茫,一对比,国外的安稳日子就显得格外香了。
结语
我们来盘盘这笔账。战前四千三百多万,到现在实际能管的两千八百万上下,这中间的差额是啥?是战场上死的,是跑到国外再也不回来的,是本该出生却没有出生的孩子,还有就是那些被占领土上,不再听基辅号令的人。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正在被掏空的国家。现在的乌克兰,能干活的劳动力可能只剩下战前的三分之一。工厂里找不到小伙子,田地里看不见壮劳力,曾经的“欧洲粮仓”风光不再。
医院床位紧张,养老金发着都费劲,学校因为没学生只能合并。整个社会都透着一股暮气,年轻人用脚投票,奔向了更有希望的地方。国际援助能送来武器和粮食,但送不来新生儿,也劝不回那些已经在异国他乡扎根的人。
一个国家存在的根本是什么?是土地,更是土地上的人。当人以每年几百万的速度消失,当摇篮里再也听不到啼哭,当大街上只剩下老人,这个国家的根基,正在被一寸寸地抽走。再这么打下去,乌克兰面临的,可能不只是战败,而是作为一个国家,在地图上,也在现实中,慢慢地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