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热点资讯
88彩介绍
你的位置:88彩 > 88彩介绍 > 粟裕大将的低谷时,毛主席和陈毅的信任支持,才让粟裕大将重拾信心!
粟裕大将的低谷时,毛主席和陈毅的信任支持,才让粟裕大将重拾信心!

发布日期:2025-10-10 23:38    点击次数:160

在解放军的军事史上,粟裕是公认的“常胜将军”,他擅长指挥大规模战役,其军事才能不仅得到军中认可,更在民间流传开来——群众编唱民谣:“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将粟裕与毛主席并列,这份赞誉对任何将领而言,都是极高的荣耀。

但“常胜”并非“永胜”,古人云“兵者,诡道也”,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即便再出色的将领,也难避失利。“胜败乃兵家常事”的古训,在粟裕身上同样适用。他的作战胜率虽高,却也有过让他深陷阵痛的败绩。对天赋出众的将领来说,他们对自身军事行动的要求往往极高,一旦遭遇影响深远的败仗,内心的煎熬远超常人,不少将领就此一蹶不振。

当年霸王项羽,因无法接受乌江之败,拒绝渡江重整旗鼓,留下“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的悲叹,也让历史留下“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遗憾。在我军历史上,红十军团长刘畴西同样有着扎实的军事功底,他毕业于黄埔一期,南昌起义时,粟裕尚是班长,林彪也只是连长,而刘畴西已担任营长。可在经历谭家桥战役的失利后,刘畴西深受打击,从乐观变得悲观,最终一蹶不振。粟裕在失利时,也曾陷入这样的低落情绪中。

1947年的南麻、临朐两战,是粟裕军事生涯中颇具争议的失利战役。此役中,国民党军伤亡1.8万人,而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自身伤亡达2.1万人,另有专家推算,华野实际伤亡人数可能不少于2.6万人。战后,仅华野四师所在纵队就减员6000余人,因兵员无法及时补充,部队不得不进行缩编,其中一个师被迫从师级编制缩为2个团。

这场失利让蒋介石十分振奋,他在日记中写道,经南麻、临朐两战,华野“半年来所获得我军之炮弹枪械,已消耗殆尽”。粟裕则陷入深深的自责,他清楚这场仗没打好,直接影响了整个山东战局——华野被迫放弃经营了十几年的沂蒙山根据地,后续生存面临极大挑战。粟裕在检讨中坦言“言念及此,五内如焚”。国民党方面更是将这两场战役视为孟良崮战役后的“翻身仗”“打气仗”,认为华野自此已不足为惧。

军中也出现了对粟裕的质疑声:有人认为他在军事指挥上常常粗心大意、缺乏远见,只能看到战役部署的一二步;甚至华野高层将失利原因归结为“军事部署上的错误和战术上的不讲究”。要知道,当时华野的分工是陈毅负责战略层面,粟裕则主管军事部署与战术指挥,这番评价无疑将矛头直指粟裕,让他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面对质疑,粟裕虽感无奈,但也坦然承认,这两场战役确实是他亲自指挥的,失利的责任需要承担。

为平息争议,也为了不影响全军士气,粟裕主动提出自请处分——在众人的指责与质疑下,他明白若不如此,很难继续统领部队。就在此时,两个人的坚定支持,为粟裕解了围。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华野主帅陈毅。在粟裕提交自请处分报告的同时,陈毅给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不仅为粟裕辩解,还明确称赞:“我认为我党20多年创造的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彭德怀)、刘(刘伯承)、林(林彪)并肩前进……”陈毅在军中威望极高,加之他作为华野主帅的特殊身份,这番评价分量极重。将粟裕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这些顶级名将并列,等同于公开表达对粟裕的绝对认可,让原本的质疑声渐渐平息。

若说陈毅的支持仍有人私下嘀咕,那毛主席的态度则成了粟裕继续指挥的“稳定剂”。针对粟裕的自请处分,毛主席直接回电:“几仗未打好并不要紧”“请安心工作,鼓励士气,以利再战”。毛主席深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早在之前就认定粟裕有能力统领四五十万大军。他的明确支持,彻底打消了所有质疑,让粟裕得以稳住阵脚。

正是在毛主席和陈毅的支持下,粟裕很快走出了失利的阵痛期,重新振作起来。不久后,他指挥华野打响沙土集战役,用一场胜利证明自己依旧是那个能打胜仗的“常胜将军”。此后,粟裕更是在淮海战役中大放异彩,率领部队歼灭国民党重兵集团,极大地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88彩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