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30 00:06 点击次数:126
宋庆龄(1893—1981)是孙中山先生的理想与事业的坚定捍卫者和继承人,是中国共产党忠贞不渝的亲密战友。她一生投身于民主民族革命斗争和致力于人民的进步事业,反对蒋介石集团的对日妥协政策和独裁专制,广泛争取和团结国际上一切进步团体和友好人士。1929年被选为世界第二次反帝同盟大会名誉主席,其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领导人之一。1948年1月,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后又担任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等职。1981年5月15日,被接收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5月16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同月29日在北京病逝。
本文主要记述宋庆龄五上庐山的情况,以飨读者。
宋庆龄第一次上庐山是1929年6月。
1927年夏,蒋介石获得了宋氏家族和上海金融界的支持,在上海等地扎稳脚跟。7月上旬,蒋介石、宋霭龄派宋子文到武汉说服宋庆龄与之合作,被拒绝。7月14日,宋庆龄在武汉发表了关于蒋介石背叛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篡夺革命果实的严正声明,宣布她不再参加国民党的工作,并与为虎作伥的宋氏家人分道扬镳。
时隔两年,在宋霭龄与宋庆龄之间,竟然发生了一点戏剧性变化。
宋庆龄发表声明的第二天,就在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分共”,背叛革命。宋庆龄愤然退出武汉国民政府离开武汉前往上海,回到自己在上海莫利哀路29号家宅。不久,她由于受到蒋介石的严密监视,在上海的处境极为困难,于是她决心去红色国境苏联,再者去苏联也是孙中山先生的遗愿。1927年8月下旬,宋庆龄等人悄悄离开上海,应邀前往访问苏联。期间,受到苏联领导人的热情接待。
与此同时,宋美龄在宋霭龄的安排下,于1927年12月1日与蒋介石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婚礼。1928年10月10日,以蒋介石为核心的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随后,蒋介石花费巨款将孙中山的遗体从北京西山移送南京紫金山,用8万平方米大理石修建了孙中山陵墓。以“国葬孙先生”的名义,蒋介石派宋子良去德国柏林接宋庆龄。宋庆龄离开柏林前发表公开声明:基于孙中山生前确有安葬南京紫金山的遗愿,她同意回国。她本人仍坚持1927年7月14日汉口声明的立场,与蒋介石及其政府没有任何关系。
1929年5月宋庆龄回国,参加孙中山国葬仪式时,再次发表声明,表示与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立场决不妥协,宁死不屈,宋庆龄的态度使宋霭龄和宋美龄非常不安。这是因为在上海的“四·一二”和武汉的“七·一五”两起政治事变中,她们姐妹二人觉得客观上是逼迫宋庆龄出走。这时,她们或感到蒋介石统治基础渐稳,或是良心发现,宋霭龄亲情流露,主动提出将庐山河西路一栋别墅交给宋庆龄使用,并劝慰庆龄说:“政治终归是政治,我们姐妹永远是姐妹。母亲给了美龄一栋小楼陪嫁,祥熙又买了两栋,你一栋、我一栋,都在庐山,又靠在一起。父亲的遗产你也有一份的,你不会和庐山的奇峰秀石生气吧!”
1929年6月下旬,宋庆龄在霭龄和美龄的陪同下第一次上了庐山。庐山的风光暂时缓和了宋氏姐妹的龃龉,却更加坚定了宋庆龄政治上的主张。
蒋介石基于反共反人民的顽固立场,对共产党领导的苏区和红军实行血腥大“围剿”。1931年9月,日本侵略东北,蒋介石暗示张学良不抵抗,同年11月29日将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秘密杀害。宋庆龄义愤填膺,12月19日发表通电,即著名的《宋庆龄宣言》。宣言尖锐指出:“投机残余军阀,而一跃成为党国中坚,忠实革命人才,必设法置之死地,最近如坚苦卓绝、忠勇奋发之邓演达终遭杀害,即其一例。”“亡国民党者,非其党外之敌人,而为其党内之领袖。”翌年初,十九路军在上海抗击日本侵略军,宋庆龄亲自到前线慰问;而蒋介石再次向日本屈膝,1932年5月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情况下,宋庆龄于1932年6月28日二上庐山。期间,她和蔡元培等人一起走访国民党元老林森,强烈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停止对人民和进步势力的迫害,坚决抗日。因为蒋介石每年必上庐山到林森别墅拜访,“聆听教诲”。
宋庆龄旗帜鲜明地站在反对独裁、抗日爱国行列之首。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前夕,宋庆龄曾给北平几所名校的学生领袖写信,鼓励他们要拿出救国的行动。“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宋庆龄拿出一笔钱转交北平学联,委托他们做成羊皮背心发给各校夜间巡逻的学生。1936年5月,全国救国会成立,宋庆龄、何香凝、沈钧儒、邹韬奋等被推举为常委。救国会的爱国行动立即受到国民党政府的压迫。宋庆龄挺身而出,对国民党提出公诉的沈钧儒等人致函致意,对蒋介石、汪精卫致电抨击。
在这种政治形势和背景下,宋庆龄于1936年8月15日三上庐山。这期间,她在庐山别墅继续开展对救国会的声援工作。斯诺和宋庆龄是好朋友,斯诺踏上红军采访之路,就是宋庆龄在庐山为之安排的。随后,宋庆龄参加鲁迅的葬礼和救国会入狱运动,迫使蒋介石释放“七君子”。宋庆龄在另一条战线上,为促进国共第二次合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当年庐山交芦精舍学校教师李一平有诗赞曰:
凛然大节风天下,慷慨从容孰与伦。
抗烈冲夷奇女子,孤抢入诗齐古人。
1953年8月上旬,宋庆龄四上庐山。据文献资料载,宋庆龄这次上庐山,也可以说是由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促成的。
众所周知,毛泽东和宋庆龄同年出生,宋庆龄年头、毛泽东年尾。由于政治立场的相近,两个伟人数十年来每一次关键时刻都相互支持,相互景仰敬重。新中国成立时,宋庆龄先后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执行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1951年获得了斯大林和平奖金。解放初期,国家及华东局、上海市重大事情往往都要听取宋庆龄的意见。宋庆龄工作繁忙,公务缠身,她的血压高等病情使毛泽东和周恩来不能释怀。在此情况下,毛泽东请周恩来安排一下宋庆龄到南昌视察工作,顺势请她到刚刚修好登山公路的庐山休息休息。
1953年8月,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省主席邵式平亲自陪同宋庆龄重上阔别18年的庐山。九江地委书记史梓铭和庐山管理局党委书记沈坚到庐山车站迎接。管理局请宋庆龄住进最好的别墅,即昔日的美庐。美庐,虽与宋庆龄别墅相距很近,可宋庆龄在民国时期从未踏进一步。这次,宋庆龄在美庐住了一周,故地重游,两重天地。
8月中旬的一天,宋庆龄去看自己的别墅旧居,十几年过去了,旧居整修得很好。宋庆龄对管理局的领导和工人师傅表示感谢。接着,她又对庐山管理局党委书记沈坚说:“我决定将这栋小楼交给国家,由管理局统一管理,为来庐山休养的英模提供方便。我个人不再需要它。”沈坚听后连忙推让。他想,解放初,庐山管理局对没有房主和战犯的别墅是采取了统一管理的方法,收归国有,可是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的别墅怎么能这样处理呢?他表示坚决不予接收。
宋庆龄自有办法。翌日上午,她派秘书前往管理局房管科上缴了别墅的房产证明,并代表她再次表达了请庐山收回别墅服务于人民的心愿。同时,宋庆龄还将斯大林和平奖委员会送给她的一部德国产高级轿车送给了庐山管理局。
1959年6月4日,宋庆龄第五次上庐山。这时,沈坚调离,由楼绍明任管理局党委书记。宋庆龄住进446号,即今日的庐山宾馆,时间仍为一周左右。其间,宋庆龄到庐山所管辖的海会人民公社果园等处参观,到庐山多处公社托儿所视察。江西省委主要领导杨尚奎和黄知真秘书长全程陪同。据楼绍明回忆,有次下山视察,宋庆龄还特地烧野餐给大家吃,她的气质、风度、涵养,包括衣着,她的人格魅力都给大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临别前,宋庆龄望着庐山秀峰云海,依依不舍地说:“庐山,真令人留恋,可我一来,给同志们增加了很多工作,真不好再来了。”
杨尚奎说:“应该再来,我们盼望宋主席每年都来庐山,这是我们工作的动力。”
宋庆龄优雅一笑,那是她留驻庐山的最后一个笑容。